• 測評指標
  • 創(chuàng)建動態(tài)
  • 文明聚焦
  • 媒體東華
  • 校園文化
  • 志愿公益
  • 組織機構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加強思政課主渠道建設
蔣昌俊校長專題調研思政課教育教學

9月14日,蔣昌俊校長來到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進行專題調研,黨委宣傳部、教務處、校長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會。

調研中,蔣昌俊認真聆聽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對目前學校思政課教學情況的匯報,并與思政課教師代表、學生代表親切交談。他充分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一年來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上作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績,對思政課教師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謝。

(蔣昌俊校長在調研會上講話)

蔣昌俊指出,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學校培養(yǎng)人才、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和抓手。隨著社會發(fā)展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思政課在高校的教學內容、教學途徑、資源要素配置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要求。學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要求,主動面對思政課教學中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要求,切實從服務學生成長成才育人需求出發(fā),夯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激發(fā)教學活力,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說服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實現(xiàn)思政育人實效性和有效性的可持續(xù)提升。

調研中,蔣昌俊強調,思政育人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校要把思政課教育教學放到更核心的位置,不僅抓好思政課自身的教學,而且還要堅持將思政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結合起來,抓好課程思政的探索,樹立“大思政”的教育格局與工作視野,切實將思政育人融入到學校各類課程中去,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去,合力推進思政育人。

針對部分教師代表提出的隊伍建設問題,蔣昌俊指出,師資隊伍建設是做好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思政課肩負培養(yǎng)學生“德行”的重要使命,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理論素養(yǎng)和教育視野決定了思政課教學的質量高低。為此,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加強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進思政教育“接地氣”,切實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尤其是國家改革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教材、理論中去,努力挖掘思政課教學的身邊物質載體和精神財富,積極思考和探尋現(xiàn)實可行、育人有效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建設路徑。另一方面,學校和學院也要認真研究思政課教學隊伍目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創(chuàng)設利于教師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支撐條件,努力探索出一條更加符合實際、更具有針對性的思政隊伍建設之路。

《錦繡中國》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試點課程,該課程自上學期面向全校學生開課以來,已為學生開出中國紡織工業(yè)發(fā)展與大學生時代責任、名師成長之路、屯墾戌邊與援疆精神、錢寶鈞先生的五愛精神、傳統(tǒng)服飾藝術與當代思考、東華大學服裝設計與航天夢、絲綢之路與文化傳承等7個專題,受到學生歡迎。本學期,該課程繼續(xù)開課,蔣昌俊校長、劉淑慧黨委副書記、程正迪院士等校領導和專家教授也將走上思政課講臺,以教育家的身份與大學生“同頻共振”。會上,蔣昌俊還專門同師生代表交流了自己的備課思路,仔細聽取師生對授課的建議與意見。

(調研會現(xiàn)場)

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支部書記兼院長王治東在會上匯報了思政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以及學院發(fā)展情況。據(jù)悉,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一年來,在思政課教學改革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學院立足人才培養(yǎng),不僅進行了學位點課程改革,重新規(guī)劃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碩士點課程體系,調整原有課程設置;還全面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本科課程規(guī)劃和教學改革,以項目一體化方式予以推進。此外,學院還積極順應網絡發(fā)展趨勢,與易班合作推出思政課易班教學云平臺,運用先進的大數(shù)據(jù)技術為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思政課教學提供支撐。

本次活動主要通過思政課教學研討,一方面增強同學們的感知度和吸引力,通過鮮活的事實親切自然地讓同學們感受到中國發(fā)展之自信,中國未來之期待!另一方面,通過對課程教學的精益求精,率先垂范,給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營造了良好的校園風氣。


發(fā)布者:向娟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校方微信訂閱號
校方微博
東華大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