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評指標
  • 創(chuàng)建動態(tài)
  • 文明聚焦
  • 媒體東華
  • 校園文化
  • 志愿公益
  • 組織機構

他們在雪域高原書寫東華版援藏“山海情”

她,毅然放棄名企offer只為投身西部基層建設;他,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只為保衛(wèi)中印邊境線;他,強忍高反帶來的不適數(shù)次進藏只為支援學科建設……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從此,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fā)展的光明大道。多年來,一批批東華大學師生無懼空氣稀薄、不以山海為遠,跨越4000多公里只為把青春汗水揮灑在雪域高原,用愛國為民、勇于擔當?shù)膱远ㄐ拍詈筒晃菲D苦、扎根邊疆的實干品格為西藏教育發(fā)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等做出積極貢獻,書寫東華版援藏“山海情”。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

距離西部計劃一年服務期滿已不足兩個月,東華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畢業(yè)生周金枚卻早早在心底做好了決定——續(xù)簽!去年7月,這位來自江西宜春的小姑娘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乘坐兩天兩夜火車抵達拉薩,這也是她第一次離家那么遠。

(周金枚服務于共青團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

在成為西部計劃志愿者前,周金枚已經(jīng)從嚴苛的面試環(huán)節(jié)成功突圍,拿到一家知名食品企業(yè)的采購崗位,有著令周圍同學羨慕的薪酬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當?shù)弥獙W校西部計劃西藏專項志愿者招募還有一個名額時,她卻毅然放棄了在一線城市就業(yè)的機會,選擇到雪域高原“吃苦”。

目前,周金枚服務于共青團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主要負責黨員發(fā)展、教育培訓、文件起草等工作,她已成為同事口中成熟穩(wěn)重的業(yè)務能手?!拔冶幻利惖难┯蚋咴痛緲闵屏嫉奈鞑厝松钌畲騽樱M^續(xù)用所學專業(yè)為西藏發(fā)展盡一份微薄力量?!蔽鞑坑媱澲驹刚叻掌跒?至3年,服務協(xié)議一年一簽,在周金枚看來,選擇續(xù)簽是在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夜幕降臨,一輪半弦月悄悄爬上夜空,滿是倒刺的灌木叢時不時給人“下馬威”,零下近20度的中印邊境線一片漆黑、萬籟俱寂,持續(xù)8個多小時的巡邏任務終于圓滿完成,東華大學計算機學院2017級本科生唐朝岑緩緩舒了一口氣。

(唐朝岑參與中印邊境線巡邏任務)

懷揣著對迷彩服的深深向往,唐朝岑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西藏林芝參軍入伍,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屬在中印邊境線巡邏的那段驚險又自豪的經(jīng)歷?!斑吘尘€地勢崎嶇,車壓根開不進去,每次巡邏都是全副武裝徒步走五六個小時。高山冰雪融化流下來的水極度刺骨,每次跨越河流都要忍受雙腳麻木失去知覺的痛苦?!碧瞥瘜Υ擞洃洩q新。

巡邏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每當唐朝岑站在中印邊境線眺望祖國大地時,他的內心有自豪,有滿足,有熱愛,有激情……他眼神堅定地說:“邊境是國家的一道防線,也是國家的尊嚴,我們要用生命守護邊境安全、保衛(wèi)祖國領土?!?/p>

兩年軍旅生涯告一段落,唐朝岑繼續(xù)回到學校完成學業(yè)。“邊境巡邏時,我們緩步前進,雖然不快,但一步一個腳印。我現(xiàn)在面對困難時,即使知道自己渺小,也不會畏懼不前,只是向著目標不停走,哪怕緩慢,最后也會接近終點?!痹谔瞥磥?,這段經(jīng)歷是他人生中積攢的一筆寶貴財富。

與周金枚、唐朝岑選擇“用不長的時間來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不同,東華大學機械學院2019屆畢業(yè)生陳蓉選擇長期扎根珠峰腳下海拔最高的定日縣,成為一名西藏基層公務員。

(陳蓉在藏民家中走訪慰問)

你為什么想去西藏?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生于貴州畢節(jié)一個普通山村的陳蓉都平淡地回答:“我沒有別人想得那么偉大,只不過是遵循自己的內心罷了。我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一路走來受到很多幫助,我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回饋社會,在更需要我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p>

大學期間,陳蓉一直從事義務家教和慈善義工等志愿服務工作,她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感動和滿足。正是源于對基層事業(yè)的滿腔熱忱,當看到西藏基層公務員的招錄信息時,她第一個報了名,并且主動申請到高海拔地區(qū)工作。

今年春節(jié),陳蓉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主動承擔起單位值班的任務。新冠疫情暴發(fā)后,她始終沖在藏區(qū)防疫工作一線,每天反復核查、確認、上報防疫信息,馬不停蹄地保障藏區(qū)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默默貢獻力量。

主動報考西藏基層公務員的紡織學院鄧磊、放棄保研推免資格的材料學院袁芳芳、一心撲在扶貧事業(yè)的化工生物學院陸勝濤……在東華大學,像陳蓉一樣選擇“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例子還有很多。正如陳蓉所說,“美麗圣潔的西藏,將是我以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我希望努力留下自己的足跡。在這里,需要我們青年人去做去改變的還有很多,這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p>

做援藏路上的教育“播種者”

精美的刺繡、華麗的花紋、古老的圖騰……在第25屆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jié)國際時尚論壇暨第18屆環(huán)東華時尚周活動現(xiàn)場,一位位身材高挑的模特正自信地展示西藏大學西藏傳統(tǒng)服飾、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yè)學生的畢業(yè)設計作品。

(西藏大學參與第18屆環(huán)東華時尚周)

這是西藏大學第三次參加“環(huán)東華時尚周”活動。早在2014年,東華大學就與西藏大學開展教學、科研、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兩校于2016年共同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此后,東華大學派出多批教師援藏講授《圖片攝影》《服裝基礎工藝與制作》等課程。

七年前,長期在藏區(qū)開展研究的服裝學院陳堅老師了解到西藏大學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yè)師資十分缺乏,他志愿進藏援助藏大專業(yè)建設,這份無私相助的情緣一直延續(xù)至今。隨后,他的同事劉詠梅、樓盛森、黃曉昭、茅丹、于曉坤、張昭華、王奇峰等老師也相繼加入教育援藏行列,在雪域高原播種希望。

(張昭華為西藏大學學生上立體裁剪課)

高原反應、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學生專業(yè)基礎較薄弱……援藏教師充分考慮西藏大學學生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點,克服重重困難,“量身定做”相關課程、制定學生培養(yǎng)計劃等,為西藏大學藝術類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支教過程中,原本一周兩節(jié)的課時安排,因為課講得精彩,學生們聽不夠,主動加課成了東華老師高原教學的新常態(tài)。即便有高反,老師們的西藏情結不會改變,“只要有召喚,還是會去?!?/p>

(胡玉波在開展“法律進企業(yè)”專項法制宣講活動)

2011年4月,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來臨之際,當時還在東華大學團委工作的胡玉波滿懷“帶著感情來掛職、奉獻真情來做事”的信心投入西藏定日縣共青團工作。如何加強基層團的組織格局創(chuàng)新工作,是縈繞在胡玉波心頭的一件大事。為了詳細了解當?shù)毓睬鄨F基本情況,他深入各級團組織開展調研,及時撰寫調研報告,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當他把1萬多字的團組織格局創(chuàng)新實施意見遞交后,立即得到上級團組織的點贊。

雖已時隔10年,每次回憶起小紅帽志愿者奔走在定日縣馬路、田間,團員花名冊上逐漸增多的卓瑪、扎西,少先隊員、青年團員參與活動開心燦爛的笑臉,文藝比賽上青年人歡快的洛諧舞,胡玉波心底都泛起一陣暖意,“在西藏掛職的那段日子豐富了我的人生,讓我在黨性、思想境界、團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得到了提升和鍛煉。一次援藏行,一生雪域情!”

(王德偉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紅歌會活動)

生于1993年的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團委書記王德偉,是上海市松江區(qū)第四批援藏教師中最年輕的一位。在擔任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初中語文教師期間,他用心準備各種音視頻等拓展資料,舉辦各類辯論、演講活動,自費為孩子們購買課外書籍,喚醒孩子對語文的感知。支教3個月,王德偉體重從160斤下降到140斤,卻絲毫沒有影響他援藏的熱情和激情,他還主動把援藏時間從1年延長至4年。

在去年10月東華大學舉辦的扶貧故事主題晚會上,援藏教師黃曉昭一席幽默且堅定的話語讓大家備受鼓舞——“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倍嗄陙?,東華大學正是憑借這股百折不撓的精神,充分發(fā)揮辦學優(yōu)勢,不斷匯聚各方資源,輸送大批專業(yè)人才,在助力西藏脫貧攻堅、非遺文化傳承、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亮出高站位大擔當,在雪域高原奮力譜寫援藏工作新篇章。

發(fā)布者:劉遠康 發(fā)布時間:2021-05-23
校方微信訂閱號
校方微博
東華大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