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四史”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路徑
“四史”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路徑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張乂凡 日期:2022-04-13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fā)布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明確規(guī)定,在高校開設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選擇性必修課程,確保學生至少從“四史”中選修1門課程?!八氖贰闭n程作為獨立課程開始進入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從正在進行的“四史”教學來看,增強“四史”課程教學實效可以著力于以下三重維度。
從歷史維度出發(fā)以專題方式辨析歷史虛無主義
“四史”既包括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fā)展歷史,也包含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整個發(fā)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四史”中既有融匯交叉,也有各自的主線,內容博大精深?!八氖贰敝刑N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整體的知識內容教學,難度極大,專題講授有利于解決教學內容多與教學時間少的矛盾,有利于解決與思政公共必修課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專題授課需要教師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綱的基礎上,梳理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與思政公共必修課內容的交叉點,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guī)律,在有限的授課內容中選取重大歷史事件、凸顯歷史發(fā)展線索、總結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講清講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大學生要通過學習“四史”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汲取歷史經驗,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歷史,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當代大學生要通過“四史”學習對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歪曲歷史、裁剪歷史、否認歷史的言論與思潮形成正確的認知,自覺抵御錯誤思潮的侵蝕,正確看待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在學思踐悟中明晰歷史發(fā)展方向,堅定“四個自信”。
從理論維度出發(fā)堅持問題導向把握好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四史”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價值導向。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更好認識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霸诟锩?、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guī)律、積極運用規(guī)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四史”學習教育過程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辯證思維的過程,自覺把握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正視當下的過程。
在“四史”教學中,要準確運用唯物史觀,通過對“四史”中的重要問題進行理論闡釋,如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演進、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背景、改革開放理論等關鍵問題,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歷史思維,從歷史中探尋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四史”的內涵和外延,吸收“四史”的精髓,自覺形成客觀公正的歷史認識、時代認知,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跟隨黨的步伐,為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而奮斗。
從實踐維度出發(fā)加強國情調研增強教學實效
學習歷史一方面要了解真實的過去,一方面要映照現實,從歷史中汲取力量,為當下和未來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啟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啟示?!痹凇八氖贰闭n程教學中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借助唯物辯證法,使學生建立歷史思維。要運用好“四史”歷史遺存與當代“四史”發(fā)展的實踐成果,從中獲取歷史啟示。
在教學中,雖然各地有著豐富的“四史”教育資源,但我們不具備使所有學生親歷現場進行實地授課并感悟的條件與可行性,更多地需要老師對“四史”歷史與當下發(fā)展的內容進行講授,這需要老師在對“四史”具備充分的理論知識了解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多地具備基本的實踐認知,尤其是對于當下中國各方面的發(fā)展有著深刻感受,中國當下每一刻的改變都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新的歷史,老師要將自己的實踐認知運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傳遞給學生,使“四史”課走出課堂,立足于祖國大地,深入到社會發(fā)展之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老師要以豐富的國情知識儲備,通過“四史”課堂向當代青年傳達出要堅持跟黨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的歷史啟示,使學生自覺將歷史發(fā)展與現實實踐相結合。
“四史”課程是“大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史”教育中以歷史明晰未來、以理論筑牢根基、以實踐增強實效,是汲取“四史”智慧與力量,踐行“‘大思政課’善用之”的改革創(chuàng)新,有助于提升“四史”課程教學的政治性與學理性、歷史性與辯證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
作者為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實踐研究基地研究員